京西古道北京至内蒙古、山西的商旅道路。古道出阜成门一直向西,就到了模式口。出模式口,古道西行,从三家店跨永定河后到“琉璃之乡”琉璃渠,穿琉璃渠而出之后一路西去翻山越岭直到京西古道上的重要关口王平口。这段从模式口到王平口32华里的古道被称做西山大路的北道。另外一路从模式口向西,经麻峪跨永定河过峰口庵到王平口的古道,这是西山大路的中道。在距离峰口庵关城西南不足二百米的山岗处,凹陷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蹄窝一百多个,这段13米长的小路是京西古道上蹄窝最为密集的地方。
再有,从今天石景山区的庞村也有一条进入西山的大路,这就是西山大路南道,这条南道中途与中道会合后直奔王平口。这样,北、中、南三条古道在王平口聚合为一,然后继续延伸西去至大寒岭关城,期间有一段保存最完好的古道,全部是用石块儿铺砌而成,至今仍可通行。继续西行至斋堂。从斋堂开始,古道由西行折向西北,途径川底下村。古道从川底下北侧上山,过天津关,出罢山口进河北的怀来盆地然后竟自远去。向西北,可经宣化、张家口去内蒙古;向西,可过蔚县进山西。由此,京西古道东连帝京,西通塞外,成为过去京西的重要出塞道路。
京西古道位于门头沟一带,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郊山区,再远至内蒙、山西的商旅道路。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道”为主干道,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建筑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它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京畿西山,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门头沟区北接上谷,南通涿易,西望代地,东瞰燕蓟,具有重要的战略和交通地位。从黄帝建都于涿鹿之阿,“披山通道”于西山开始,西山大路诸道,屡经修整,成为颇具规模的官山大道。其中的绝大多数工程是民间组织募化筹资,由当地百姓进行施工的。
亘远的古道在门头沟区依依蜿蜒盘旋,日久年深,构成了无以伦比的与大自然相偕的人文奇观。从商旅通行到朝拜神庙,从攻防战守到贸易往来,从古都兴建到民族文化交流,这一切,如果有什么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而连接在一起的,只有这些掩映于山中的古道。
京西古道作为一种文化,愈显珍奇,京西古道是京西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